智者

校园欺侮的根源——读日本学者《共生的理想》

作者:郭振有 来源:北京立国教科院 2016-06-08 08:00

1994年,日本学者尾关周二出版了一本书,书名叫《共生的理想》。这本书是从分析爱知县一名初二学生因忍受不了同学的欺侮而自杀谈起的。这名学生名叫大河。他在自杀前的遗书中写出了他被欺侮的情况:我经常被四个学生勒索钱。而今天,怎么也弄不到给他们的钱……我感到悲痛欲绝!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就有点受欺侮,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就被强行勒索钱……我经常被他们当作跑腿儿驱使着。而且,有时被迫干我自己感到惭愧而无法办到的事……”
  因忍受不了校内欺侮而自杀的事件绝不止此一起。作者接着列举了多起类似事件:如东京某中学三年级一学生跳楼身亡。原因是:放学后,我被ABC三个人叫出来,他们对我拳打脚踢,施以私刑。并且硬逼着我加入暴走族’(成群结伙骑摩托车或开汽车横冲直撞的年轻人),最后让我在厕所里跪着,他们命令我:从明天起穿上80公分的裙子,不许穿马甲来上学'……我想如果那样,还是死了更好……”
  长野县的一名中学生从保育院到初中的13年间一直受欺侮,后来悬梁自尽了。他写道:对这个世界实在太腻了,所以我选择了死。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欺侮人的现象……我希望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欺侮的现象……”
  东京一名初二学生鹿川因玩滑板受了伤,一个学校内欺侮人的小集团,便恶作剧地为鹿川举行了酷似葬礼的游戏,上香、上供,还写上别了,鹿川君请安息吧等悼词。鹿川因忍受不了这种侮辱,就自杀了。
  长野县一名15岁的自杀学生的遗书写道:我最讨厌学校,因为大家一起要我的命。我更讨厌老师,因为他们践踏我幼小的心灵。
  横滨县一名5年级小学生跳楼自杀前写了一篇文章:学校是人建成的,人们需要学校。但是,上学就会幸福吗?从前没有学校,当时,人们反而能自由地生活。
  尾关先生在书中写道:为欺侮所苦恼而发生初高中学生的自杀从19945月起,每个月都不断发生。
  选择死的不仅是学生,有些教师也被逼到死亡这条线上。据统计,1984年、1985年,日本有近百名教师自杀。
  作者认为:欺侮、旷课、家庭暴力、校内暴力、体罚、不轨行为……等等,已经到了使学生或教师自杀、他杀、抑或子女杀害父母、父母杀害子女那样的互相残杀、直接进行不折不扣的消灭肉体的地步。如果夸张一点讲,可以说学校教育的风景是用致死病来装饰的。与过去相互殴打之后,相安无事的欺侮相比,现在的欺侮具有冷酷性、阴森性,长久并且有集团性的特性,排除异己性等等。
  为什么当今日本社会会出现这样多的欺侮现象呢?作者在深入分析欺侮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新的考察、研究这个问题的视角:欺侮现象往往是采取游戏的形式。其特点是就是欺侮和游戏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电视、游戏机等等的出现,孩子们的玩耍方式发生了改变,丧失了本应属于他们的真正意义上的游戏, 即由原来的群体变成了孤独,由活动型变成了静止型,并且由自发变成了被动。过去孩子们的游戏一般是在脱离成年人社会,而由自己组成的伙伴中进行的,他们可 以自由自在、成群结伙地在一起捉迷藏、踢石子,随心所欲地玩耍,从中学习和掌握社会性和共同性,自然地成长和成熟起来。但是,现在孩子们的成长环境改变 了,玩耍和游戏方式改变了,伙伴之间自主融洽的交流没有了,畸形心理的产生就成为必然的事情。
   作者认为,学生中这种欺侮心理,是富裕起来的日本社会整个人际关系的一种折射,是社会竞争所造成的对人的精神破坏,也是由信息化、电脑化所加剧的一种社 会心理现象。因为这种富裕性是以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的贫乏性为代价的。由于激烈的竞争,社会的物质丰富了,人的精神却贫乏了。在这种社会环境之下,孩子 们,特别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们,虽然能接触各种传播媒体,拥有过去的孩子无法相比的广阔世界,但是实际上他们失去了同本地区人们的亲近感和心灵的沟通。 他们心灵沟通的对象只能从家庭成员和学校里同班同学中寻找。他们的心理空间被封闭得非常狭窄,从而产生对人的不信任感和孤独感,并且导致感动、同情心的丧 失和破坏,仇恨心的蔓延。现在的欺侮,可以说是一种被异化的、被扭曲了的交往。是一种在校园内发生的基于深仇大恨心仇恨游戏。所谓仇恨之心,是在交往被异化和扭曲之后,受到他人折磨自己无力反抗或考虑到面子不能当场进行还击,在慢慢忍受的过程中,于内心深处积累起来的不满、憎恶、愤怒的感情疙瘩。
  这种仇恨之心的感情疙瘩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尾关先生认为,就是弥漫于整个日本社会的根深蒂固的对于学习成绩的崇拜主义。在日本,从小学时代起,孩子们就整天在学习成绩竞争中生活,形成了惟学习(学习实力)的 价值观,从而丧失了基于相互同情、有信赖感的亲密朋友关系,平等、共同的伙伴关系,代之以同学之间支配、压抑和被支配、被压抑的关系,或者是孤立的、关系 很淡漠的伙伴关系。在这种同学关系之下,自然很容易产生一种自暴自弃的冲动的心理状态,引发出凶残的不良行为和校内暴力。
  由此看来,校园内的欺侮和伤害问题就不仅仅是一个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或学生个人问题了。它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是现代文明社会、富裕社会、信息社会在推进经济进步的同时,对人的精神破坏所形成的恶果。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作者开出了药方,当然不只是改进学校或家庭教育问题。他提出一个共生的概念,包括共同、和谐、协调、平等、公正等内涵,希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人于人的和谐、协调(承认种种异质者的共存)等等。他特别提出,物质富裕的社会必须成为精神富裕的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必须具有关系的丰富性。因此,要真正地从根本上解决欺侮问题,必须深刻认识欺侮问题的社会根源,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结合上进行综合治理。教育观念上要根本转变成绩崇拜主义,要顺从孩子的天性,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而清除不顾孩子年龄心理特点、脱离孩子内心世界实际的管理主义;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人与人之间努力营造一种共生的,即平等、公正、和谐、协调、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对于个人、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都要比追求高分数、高升学率要重要一百倍,一千倍,一万倍。

1.立国教育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立国教育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立国教育”或“立国教育联盟",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立国教育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立国教育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柳铁一中的办学之道:胡冬梅校长莅临北流市讲

    2016-06-23 01:20:19

  • 余年初: 狭隘与偏见:校长第一领导力的论证与

    2016-06-18 17:03:03

  • 校园欺侮的根源——读日本学者《共生的理想

    2016-06-08 08:00:36

  • 魏书生:我提高教学效率,主要做这三件事

    2016-06-06 18:21:36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