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选得对比教得好更重要——小学低年级体育课教学

字号+ 作者: 来源: 2018-10-25 19:01:50 我要评论()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教对了,学生受益一生,教错了,影响孩子的一生。执教小学体育课20多年,随着对体育教学的研究越来越深,我对教学内容的选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教对了,学生受益一生,教错了,影响孩子的一生。执教小学体育课20多年,随着对体育教学的研究越来越深,我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变得越来越慎重。有时候为了选择一个合适的教学内容,反复斟酌与思考,生怕出了差错。

对小学低年级体育课的观察

体育课教学中的普遍现象:

教什么由教师主观决定

小学体育教学中有一种普遍现象:学生学习什么内容,往往是教师根据主观意愿来定,教师是什么专业的就爱教什么。我们在让学生精学一些运动项目之余,是否思考过,我们给学生的是否是学生最需要的?在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这些教学内容对学生是否是最合适的呢?

从教多年来,观摩过许多的中小学体育公开课以及比赛课,发现一些普遍现象,比如,在一些终身体育运动项目的学习中,如篮球的运球、双手胸前传球,排球的垫球、发球,足球脚内侧、外侧传球、绕杆运球等,同样的教学内容,小学、初中、高中都在教,甚至动作要领、学习要求都一模一样,只是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会有些差异。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机械重复,缺少系统性、连贯性和层次性,是我们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普遍问题。扪心自问,难道小学、初中、高中的体育教学内容真的那么雷同吗?这些动作技能真的是学生一生当中最需要的动作技能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想还得从小学低年级教学内容的选择谈起。

小学低年级体育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小学低年级体育课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例如,考虑到6至9岁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需求,从心理学、医学、生理学角度,一些教学内容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不可缺失的,如爬行、滚翻、平衡类等运动,这些运动对刺激儿童的神经、大小脑发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有些内容因为不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而不适宜提前教甚至不能教,例如,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肌肉含水分多,娇嫩、柔软、富有弹性,但耐力和力量差。骨骼骨体细短,富有弹性,但坚固性差,容易变形;关节面软骨较厚,关节囊较薄,关节韧带较松,关节周围力量不足。因此,基于低年级学生肌肉、骨骼、关节的这些特征,就不宜进行力量性为主导的运动技能教学。又如,低年级学生心脏容积小,心跳速度快,血管较薄,血管内径较大,运输能力弱,耐力不足,呼吸道狭窄,肺通气量少,极易疲劳。基于低年级学生血液循环以及呼吸系统的这些特征,就不宜过早进行专项体能锻炼和成人化的运动竞赛。但令人遗憾的是,如今很多体育教师却把竞技教学内容过早儿童化,这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拔苗助长的不良现象,应该加以制止。

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如何改进

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应慎重选择与合理改进教学内容。

不能错过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教学内容。小学低年级是学生一生柔韧性(一、二年级)、协调性(三、四年级)的敏感期,也就是学生一生中发展柔韧、协调性的最佳阶段,该阶段进行发展柔韧性和协调性的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的,如果错过了适合这个年龄的学习内容,会给学生留下终身的遗憾。

多年任教小学低年级,在课堂中,我会优先安排一些锻炼柔韧性的教学内容,如在课堂实践中,每节课进行3—8分钟横劈叉、纵劈叉、座位体前屈、体操桥等柔韧性内容的教学。一般坚持1—2个月左右的练习,学生的柔韧性都会有显著的提升,90%以上的学生都能完成标准的劈叉动作。如果在低年级未能进行此类柔韧性内容的教学,学生到了高年级以后,相同的教学内容,相同的练习时间,就很难完成标准的劈叉动作。原因很简单,错过了6—8岁最佳的敏感期,学生的柔韧性再也补不回去了。如学生长大后对羽毛球、武术、游泳等一些项目的动作技能的学习和锻炼,就可能因为关节的柔韧性不够,直接影响其对一些高难度动作的学习和运用。

同样的道理,在三、四年级,我会优先安排一些协调类的教学内容,如跳绳、韵律操、广播体操、武术操,以及体操类如肩肘倒立、前滚翻、简单的体操套路等教学内容。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生对这些教学内容很喜欢,也很容易掌握。

必不可少的爬行、滚翻、平衡类教学内容。心理学、生理学以及育儿科学等大量的研究数据显示,爬行、滚翻、平衡类运动对儿童的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爬行运动能促进儿童大脑、小脑、中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发育,儿童阶段的爬行运动,还能提升儿童的认知能力、协调能力、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在低年级,儿童天然喜欢爬行、滚翻运动,一节课下来,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在我的课堂中,我都会安排一些此类的教学内容,如模仿动物的匍匐前进,在爬行中传球,或者做一些爬行类小游戏。但纵观一些体育教师的课堂,在低年级除了一些基本的身体活动如跑、跳、投等教学内容外,爬行、滚翻、平衡类教学内容少之又少。科学研究发现,一些儿童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异常现象,很多都是与其幼儿阶段缺少爬行、滚翻、平衡类运动相关。幸好,广东省教学行政部门也非常重视此类问题,在第八届广东省体育教师教学观摩评比中,爬行、滚翻被列为指定的小学低年级上课内容。

不可缺失的儿童感觉统合能力促进的教学内容。国内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儿童感觉失调高达30%以上,这已经成为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而提升儿童感觉统合能力,最主要的方法是运用体育游戏来丰富儿童的感觉刺激。在国内,只有一些重症的儿童因感觉统合失调而通过专门的医学感觉统合训练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但大部分感觉统合失调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关注。从2013年开始,我积极开展儿童感觉统合体育课程化的研究,并在区域内进行试验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在小学低年级课堂上进行羊角球、袋鼠跳、平衡木等内容的教学,这些体育运动也是感统训练的经典方法。再如跳绳、滚翻运动、游泳、趴地推球、平衡木,一些钻、爬、跨、跑结合的组合游戏等教学内容,在发展学生平衡、视听、触觉等方面都非常有用。在小学低年级,每学期我会进行3—4周专门性的感觉统合课程教学。而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治疗的最佳年龄在6—8岁,错过了这个时间点,儿童感觉失调问题将难以解决和根治,会导致儿童心理异常和学习障碍,给学生一生健康成长埋下隐患。

循序渐进、科学有序地安排教学内容。在小学低年级的足球教学中,我一般选择能帮助学生熟悉球性的教学内容,如推球、拉球、拨球、踩球、球操、玩球、足球小游戏等教学内容,一般不进行足球射门、脚内侧传球的教学。在篮球的教学中,我只进行篮球的拍球、传递球游戏以及简单的运球等球性练习,一般不进行长距离传球、成人篮板的投篮、单手传球等篮球内容的教学。这主要是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力量、体质等特点。像足球的传球、射门,篮球的投球、单手传球这类动作都是需要足够的力量来支撑的,而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力量暂时还不能支撑这些动作技能的规范要求。学生过早学习这些技能,手臂或者腿部的力量不够的时候,自然而然需要身体其他部位的力量来补偿完成动作,这样往往会产生错误的动作技能,而这一错误动作形成后,学生一辈子可能都在重复错误的动作定型,今后要纠正难度非常大。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门实验小学)

1.立国教育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立国教育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立国教育网”或“立国教育联盟",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立国教育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立国教育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逐步提高中考体育分值 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

    2020-09-25 15:25:34

  • 请告诉孩子: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

    2020-09-18 10:24:30

  • 让你的讲话成为学生过滤不掉的声音

    2020-08-31 17:11:05

  • 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2020-02-06 15:17:58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