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创新创业教育的中国经验

字号+ 作者:曲绍卫 刘玉峰 王滨 施永川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教育》杂志 2019-11-19 16:44:45 我要评论()

为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人才培养质量低下的痼疾,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1.JPG
 
 
@ 曲绍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经济学分会副理事长):
 
    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特征显著,即以创新项目为基础而开展的创业活动。作为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高校,首先,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现需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而专业知识是反映学科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以及多学科间交流的最新知识。其次,专业能力是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与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大学生在研究型大学接受的专业知识、技能,为其创业活动提供了智力保障与理论支持,以专业为背景的技能大赛也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同时,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也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注入了新的思维与活力。最后,以专业背景为基础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现阶段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研究型大学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发展能力与创业能力,促使参与创业的学生能较好地发挥理论知识优势,进而提升创业的成功率。学校的创业导师与实践指导制度也保障了创新创业能力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因此,专业教育和专业能力是大学创新创业的基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立足高质量的专业教育。
 
@ 刘玉峰(黑龙江大学创业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面向第四次工业革命,创新创业已成为全人类应对技术变革、商业模式迭代、社会环境发展的内生动力,是人类不断发展的本性使然,也是教育提质、引领变化的必然。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事业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道路,为全球教育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一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集国家之智、全社会之力构建了“政、产、学、研、金、介、贸、媒”为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使创新创业蔚然成风,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二是从教育的本质入手,遵循“三全教育”理念,形成了“课程教学—项目实践—竞赛实训—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全价值链育人体系,开展了形式多样、效果显著的“专创融合”“科创融合”“就创融合”“师生共创”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路径,把培养符合国家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创新创业人才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和发展目标。三是创新创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依托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服务于利益相关者的不同需求,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与主动性,搭建平台让其释放潜能,以包容、开放、共享、协作的思维和行动,彰显教育者的初心与使命。
 
@ 王滨(同济大学教授,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近年来,专创融合成为国内“双创”教育最前沿的内容。首先,明确了专创融合是“双创”教育的应有之意和主要突破口。其次,从方法论层面探索专创融合方法论。提出了全员融合、有机融合、尊重差异的融合、以创新精神为重点的融合等原则。再次,探索了不同融合路径。第一种方式是采取“专业+实践”的方式进行加入融合,专业教育中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的的各类教育活动都算融合,包括与专业实践结合、与各类学科竞赛结合、开放实验室等。第二种方式是采取“专业+新课”的方式进行融合。修改专业培养方案,增加诸如专业方法论、跨学科方法论、通用创新方法、专业历史、专业前沿导论等课程。第三种方式是融入一门具体课程中。同济大学探索出一种PMRT的教学模式,通过为专业教师提供工具包的方式,让专业教师通过这些工具包自觉将创新方法与自己的课程结合。这些工具包主要包括:Problems—基于问题库的问题分析;Methods—基于方法库的方法渗透;Resources—基于资源库的全局贯穿;Tools—基于工具包的辅助工具开发与利用。
 
@ 施永川(温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为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人才培养质量低下的痼疾,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高校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了人才培养机制的新跨越,打破了学科专业之间的壁垒、产业与学校之间的屏障、国内与国外之间的隔阂,产生了令人欣喜的“破壁效应”,实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跨学科学习、校内外协同、国内外互动。近年来,教育部门实施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立课标、开金课、建基地、办大赛、强实践,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比较鲜明的特色与发展模式,完全可以向“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输出中国“双创”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全球创新创业的舞台上从跟跑到并跑,乃至在个别领域实现领跑,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的经济发展与繁荣体现我国应有的大国担当。
 
 
《北京教育》杂志
 
作者:曲绍卫 刘玉峰 王滨 施永川
 
 
 
 

 

1.立国教育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立国教育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立国教育网”或“立国教育联盟",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立国教育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立国教育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逐步提高中考体育分值 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

    2020-09-25 15:25:34

  • 请告诉孩子: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

    2020-09-18 10:24:30

  • 让你的讲话成为学生过滤不掉的声音

    2020-08-31 17:11:05

  • 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2020-02-06 15:17:58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