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家长的说话方式,对孩子影响竟这么大 | 精选

字号+ 作者: 来源: 2019-04-03 10:59:40 我要评论()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熏陶。

孩子优秀与否,与大人的说话方式有关,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熏陶。

1

 

先来看两组父母与孩子的对话:

 

第一组:

亲:早点睡吧。

子:为什么?

亲:不早点睡,明天上学就要迟到了。今天不是赖床了么!

子:明早一定按时起床,我想再读一会儿书,可以吗?

亲:那好,你自己把控,别忘了关灯。

 

第二组:

亲:早点睡!

子:为什么?

亲:别啰嗦!早点睡就早点睡!

子:不嘛,不嘛,我还不想睡!

 

看到这两组对话,你会发现,父母说话方式不同,孩子的状态截然不同。前者,稳重大气,有独立的想法,善于自我监控;后者,幼稚自私,以撒娇换取自由空间。

 

再来看两位大人的说话方式。前者,是在开放的交谈空间中进行的,父母对孩子的提问,作出合理解释,并对孩子提出应有要求。通过呈现事情结果,供孩子自己选择——不是我非要你早睡,而是太迟睡觉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如此引导,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自我监管。

 

长期这样的熏陶感染,孩子就会自觉遵守规则。

 

后者的说话方式,是在封闭、权威的压迫中进行的。孩子可能会与成人反抗到底;也可能,孩子会变得“乖巧顺从”,怯懦无比。长此以往,不利于孩子优秀人格的塑造。

 

伯恩斯坦认为,后者为“限定密码”的对话结构,双方的对话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因为,儿童的思考被家长权威性、命令式的话语封闭了。

 

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儿童,会产生一些不良的状态:

 

(1)不会思考学习课题。

 

(2)不能洞察教师的意图与课题的旨趣,不能将自己的思考与不懂之处适当地告诉教师。

 

(3)课题的完成缺乏积极性与自信。

 

前者为“精编密码”的对话结构,亲子对话像是接球那样持续,儿童的思维精密展开。可以实现:

 

(1)质疑、被问、推察、解释、预想、想象、判断、决策等探究性思维能力。

 

(2)从对方的表达中洞察对方所想表达的内容,以及对方乐意接受的表达方式来说明自己想表达的内容等沟通能力。

 

(3)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地监控自己的行为。

 

由上可见,孩子优秀与否,的确与大人的说话方式有关。大人与孩子交流时,展现出信任、关爱,告知孩子事情结果,善意提醒孩子责任自负,孩子就会慢慢地学着自我成长。

 

 

2

 

风靡全球的“为什么要上学”的亲子对话,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精编密码”。

 

我们一同来回顾一下:

 

“爸爸,为什么要上学呢?”儿子上学不久问爸爸。

 

爸爸说:

 

“儿子,你知道吧?一颗小树长1年的话,只能用来做篱笆,或当柴烧。

 

“10年的树可以做檩条。20年的树用处就大了,可以做梁,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

 

“一个小孩子如果不上学,他7岁就可以放羊,长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干不了别的。

 

“如果上6年学,小学毕业,在农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术种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筑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当个小商小贩,小学的知识够用了。

 

”如果上9年学,初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一些机械的操作了。

 

“如果上12年学,高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很多机械的修理了。

 

”如果大学毕业,他就可以设计高楼大厦,铁路桥梁了。

 

“如果他硕士博士毕业,他就可能发明创造出一些我们原来没有的东西。

 

“知道了吗?”

 

儿子:“知道了。”

 

爸爸说:“放羊、种地、当保安,丢人不丢人?”

 

儿子:“丢人。”

 

爸爸说:

 

“儿子,不丢人。他们不偷不抢,干活赚钱,养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点也不丢人。

 

"不是说不上学,或上学少就没用。就像一年的小树一样,有用,但用处不如大树多。不读书或读书少也有用,但对社会的贡献少,他们赚的钱就少。

 

“读书多,花的钱也多,用的时间也多,但是贡献大,自己赚的钱也多。”

 

儿子:“我明白了,我要好好读书。”

 

这番对话,对于刚上小学的儿子来,可谓深入浅出。既有思维深度,又有人生厚度。

 

关于人生最重要的目标定位,在这番短短的对话中,父亲作了很好的渗透。这番话,既让孩子明白人生有多种选择,人生的价值在于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大小;也让孩子明白万丈高楼平地起,所有的一切,离不开前期的积累。

 

高远的志向与朴实的生活,就这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孩子也自然能为自己做最好的选择。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短短的一番话,有时能影响人一生。

 

当家长的,与孩子聊天时,若能每年深入浅出地与孩子交流一两回,孩子对世间的万事万物,便有更深入的思考。

 

 

3

 

有一些父母则喜欢用书信、诗歌的方式与孩子交流。

 

就如《趁你还年少,而我鬓未霜》这首小诗。它并非美在意象或意境,而在于父亲在“谈考色变”大环境下的豁达从容:

 

        儿子,今天我送你走进考场

         你说考场的大门七点半开放

         从家出发慢慢走刚好半小时

         于是,我慢悠悠地

         和你并肩走在去考场的路上

         ……

        

         公园门口花儿开得正艳

         栀子一路飘香

         我拿起手机卡嚓卡嚓地拍了几张

         你说,爸,这都什么时候了

         你还拍照

         呵呵,我没理睬,继续拍

         儿子啊,到考场的路

         不必急急忙忙

         这条路的尽头人山人海

         我们常常为了挤进人群

         忘却一路风光

          ……

       

这种感染,是潜移默化的熏陶,是实实在在的影响。哪怕孩子还不能真正明白,哪怕只是一知半解,可能只知道中考、高考的残酷,而不知未来的路更长。未来岁月里,孩子可能会通过文字,慢慢知晓,通向优秀的路,刚开始可能会极为拥挤,而后,渐走渐远,人越来越少,路反而越走越宽。

 

父亲用诗歌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孩子慢慢地理解了,也会慢慢学着豁达从容。

 

类似的,像《傅雷家书》《父亲给儿子的一封信》等等,这又是一种说话方式。

 

 

4

 

孩子优秀与否与家长的说话方式虽无必然之联系,但——

 

开放地说,告知后果,以养成自我监管为目的;

 

适当聊一些带有深度思考的、豁达人生的话题,引发孩子深度思考,学会辩证地看待万事万物;

 

适当地用文字代替嘴巴,让语言穿透时空,抵达更为深沉的内心世界……

 

家长好好地与孩子说话,的确可以让孩子变得有一点点不一样。这不一样,可能表现在言谈举止上,可能表现在善解人意上,可能表现在笑对挫折上,也可能流淌在阳光般灿烂的笑脸上……

 

- END -

 

 


来源 | 祖庆说

转自 | 中国教师报

作者 | 南山种豆1

原文标题 | 家长的说话方式,对孩子影响竟这么大

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1.立国教育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立国教育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立国教育网”或“立国教育联盟",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立国教育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立国教育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逐步提高中考体育分值 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

    2020-09-25 15:25:34

  • 请告诉孩子: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

    2020-09-18 10:24:30

  • 让你的讲话成为学生过滤不掉的声音

    2020-08-31 17:11:05

  • 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2020-02-06 15:17:58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