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

什么是导学案

字号+ 作者:翟芮 来源:北京立国教科院 2016-06-11 14:08:21 我要评论()

导学案作为高效课堂体系的 主要支撑点之一,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

 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作为高效课堂体系的 主要支撑点之一,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 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导学案是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文本,被形象地比喻为 高效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
    导学案不是教案,也不单是学案,更不是教辅书、习题集等传统意义上的教辅资料。在导学案的长期编制、使用实践中,对导学案编制的基本原则、要求、规范、编写过程、使用方式等都形成了较完备的操作系统。
    导学案设计遵循主体性、目标性、导学性、合作性、探究性、情境性、层次性、实用性、规范性、创新性原则。
    通常导学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学情调查、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学习内容选择、重难点预设、学习策略与学法选择、教与学的评价、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教与学的反思等。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导学案在某些要素上应有所侧重。
    导学案的编写要充分发挥学科组的集体智慧,一份导学案具体流程为主备人自主备课 (主备)——备课组集体备课并由主备人修改(集备)——包科领导签字印刷——上课教师补充(自备)——课后修订。当周备下周的导学案,每课一案,先由主备 人“个备”,然后返回学科组“群议”,主备人再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修订”,然后分给相关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再根据自己班级学生实际进行“个备”,最后结 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课后修订”。
    同时,根据不同学生、学科等对导学案的使用制定不同的发、用、收、评、纠方案。
       1.导学案不是凭空编制的,它不能脱离教材,要立足学生,落实三维目标;
       2.导学案设计要在容量、难易、问题典型性等方面做好分析;
       3.导学案导学要抓好“两头”,即课前和课后带动中间,从而带动课堂教学;
       4.制定完善的集体备课制度,保证每一份导学案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5.在课改不同时期,使用导学案教学要有所区分,特别是初期,要对学生进行培训,引领学生学会使用导学案;
       6.既要重视学生的自学,同时也要重视教师的引导,并不是教师完全放手,信马由缰;
       7.各层面的管理与评价手段要跟上,确保导学案编制与使用的得以落实。
导学案的作用
    一、导学案是对教材的“翻译”和“二度创作”。
    由 于教材过于精炼、严谨,学生根本无法直接读懂、理解,教师对教材“翻译”和“二度创作”形成的导学案来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但“导学案”是不能代替教材的, 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植根于教材,利用导学案的辅助功能,帮助你解决自己学习中的困难。拿到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后,抓紧回到课本,先把课本内容提纲携领地 复制到自己的大脑中,形成问题后,再循着导学案指示的方法、搭建的“梯子”,努力独学,总之,教材是根本,导学案是辅助,两个一定要结合起来使用,既不能 本末倒置,也不能只用其一。
    二、导学案的功能体现在“导”、“学”、“案”三个字上。
    “导” 就是指导、引导,导学案就像旅行用的路线图、汽车的方向盘、古时航海的指南针一样,学生从“入口”进入,循着“导”的标志牌,经过自己、同伴、老师的共同 努力,可以自己找到最后的“出口”,完成课前的基本预习,以便带着成就、带着展示的欲望、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
    其 一,目标的导向作用。目标不同于目的,目标是指想要达到的境地和标准。制定目标是导学案的中心环节。目标的表述要具体,表述要以学生为主体,外显性动词使 用要恰切,让学生读得明白,知道要做什么,怎样做,达到什么要求。另外,目标的制定要体现“新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要求,既有知识目标又有能力方法目标 还要有情感目标。目标是一堂课学习的中心是师生学习的“方向盘”。
    其 二,环节的导线作用。 导学案根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及课型有具体的环节安排,每个环节都要有具体的时间预设。导学案的基本环节包括:明确目标、独立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 穿插巩固、达标检测。各环节及时间根据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生实际合理安排。本着时间分段、任务切块的原则,遵循规律,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有序地学习, 起到了“路线图”的作用。
    其 三,学法指导的导航作用。围绕着目标及环节为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导学案于各个学习环节设有学法指导。目标、环节为学习指定了方向及线路。那么,学法指导 就在于告诉学生怎样走,相当于学生学习的“向导”。其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学法指导贯穿始终。其主要包括:知识识记和技能训练的方法指导,问题的 处理策略指导。要明确告诉学生从哪些角度进行观察、记忆、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
    其 四,习题的导学作用。导学案上习题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与载体,是导学案的主体部分。习题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 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练习题 可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必做题侧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侧重于巩固强化课堂知识信息的识记、理解与运用,属基础题,难度系数较低。选做题侧重于对所学知识 的深化运用,难度、灵活度较大,是对学有余力同学的培优,侧重于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钻研精神。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应侧 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年级学生应把侧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一边对练 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
    其 五,知识超市的导疑作用。所谓“知识超市”是根据学习内容、目标及学生的学习实际需要为学生提供的参考资料。知识超市可以包括:一是与本学习目标相关背景 材料和思想意义,学科问题的新发现、新猜想、新论证等,如语文课例中关于作品、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思想意义、现在学习的价值、主要知识和技能的 逻辑结构图等。二是提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题例,通过知识超市引导学生前置预习,解决学生预习中的疑难,促进学生完成学案实现学习目标,为课堂教学 奠定扎实的基础。
    心 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唯有当学生能自由参与创新,自主实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身心方才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方能被激活。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 成为认识的主体,让学生成为思维活动的主体。因此,“学案导学”就是让学生先自学,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真正确立学生在课 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案导学”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可操作性强,并真正有利于教师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教师单纯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 灌”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 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 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评价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学”,首先明确老师是为谁设计导学案。不是为了老师讲的方便,而是为了学生学的方便。不为讲,只为学是根本的要求。所以,导学案到处是“梯子”、“垫子”和“桥梁”。
    “案”是一个方案,一种设计,而不仅仅是学习材料的堆积。
    三、导学案质量的高低,既反映教师专业功底深浅,也是教师是否为学生负责的试金石。
    好的老师能够做到“深入浅出”,差的教师只能“浅入深出”甚至是“乱出”了。编写导学案的水平,是教师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的试金石!学生在“用导学案”“品导学案”中感受师资的差别!
    四、导学案是课堂生成的基础。
学生在独学、对学时产生的问题,教师在对学生的导学案批改时发现,并把问题带入课堂,针对性强。使每堂课都是从问题开始,从学生感兴趣的又充分思考的疑问开始,学生都是有备而来。提高了课堂效率。所以导学案是学生学的基础,教师教的基础,是课堂生产的依据。
编制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是课堂唯一主人”,凸现学生主体地位。
    二、导学性原则
    导学案重在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解决、总结、提升、应用。,要做到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操作方法明了、实用,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探究性原则
    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一开始设计内容不宜过于复杂,逐步深化,是学生学习的梯子、台阶。
    四、层次性原则
    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可设计基础题、探索题。)
    五、目标性原则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分层次的目标,并且整个的系统设计要紧紧围绕分层次目标展开,这样才可能达到高效学习的效果。
    六、情境性原则
    情境就像血肉,知识需要情境来体现,情境需要知识来依托,教学情境的创设,沟通 了课堂和生活的联系,拓展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比如学生通过动作模仿、表演,借助问题、生活经验,自编自导小故事,增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提 升,培养学生对教材进行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七、创新性原则
    既是教师教案,又是学生学案、资料和检测。导学案的编写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具有创新性,切忌千篇一律,照抄照搬。
    八、实用性原则
    要剔除导学案设计中与学生学习无关紧要的环节和内容,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简便易行,合乎课程标准,不出偏题,怪题
    九、规范性原则
    从导学案设计的基本要求出发,建立便于教学、便于管理、便于集体研学的统一规范模式。
导学案的编制与操作流程
    一、总体思想
        以改变备课方式为切入点,把备“教案”变为备“学案”,把教学的立足点、课堂的支撑点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教给学生,突出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导学”概念
    教师通过给学生提供一种帮助他们学习的工具和学习材料,改善学生对教师教授内容的预期水平和注意状况,以使学生能通过自己的预习和复习等调节活动适应教师的教学内容。我们把这种工具和材料称为“导学案”。
    “导 学案”是教师立足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特为学生设计的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它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在充分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等文本信 息,通过撷取网络远教资源,集体备课,汇集学科教师群体智慧设计而成的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学习方案”。编制导学案也可以有学生参与,尤其是课代表参与。
    根 据这个定义,学案绝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 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因此学案 实质是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介质,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三、导学案的编写要求
(一)纸张要求统一。
    (二)格式要求。
    第一行:课题、课型、日期;
    第二行:**年级**科目        编写人:***       审定:***(备课组长签字);
    注:以上两条可以根据本校实际灵活改动。
    (三)知识问题化。
    所谓知识问题化即把要讲授的知识设计为一个个问题,学生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解答,达到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
    (四)问题层次化。
    所谓问题层次化即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梯度,既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又不是多么难,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也就是修好一步步的台阶,搭好一个个的扶手,这样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解答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问题简单化。
    所谓问题简单化就是对于比较难于理解的问题,尽量把难点分散,化为多个小问题,使难度降低,切忌问题一出就难道一片,这样就使预习不能顺利进行.特别是在课改初期,尤其是理科的学案,问题最好以填空的形式出现,以减轻学生的心里负担,尽量不用带“?”号的问题。
    (六)避免重复化。
    所谓避免重复化就是忌讳问题的答案能够在前面或后面找到,这样的问题设计是失败的,是没有思维含量的,是没有价值的。
    四、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获得能力。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一)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二)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三)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四)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五、导案编写基本环节
    导学案的组成: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知识链接、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1—3个为宜 ,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公式、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运用,培养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采用恰当的学习方法或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仔细挖掘藏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学生个人发展目标。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二)学习重难点
    观察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根据考纲、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重点应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三)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旨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如课前检测;
同时把本节课内容放在该学科整个初、高中学习过程中,以往哪些知识为本节打下铺垫,本节又为以后学习作了哪些准备。
    (四)学习内容
    学 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学法指导:包括课堂上学生要重点看的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 示,都是对学生自学的重要指导。
    编写导学案的学习内容时应注意的五个原则:课时化原则、问题情境化原则、参与化原则、方法化原则、层次化原则。
    1.课时化原则。在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往往是用一课时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问题情境化原则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思考:怎样设计问题?(以教材为主要预习材料,更适用于文科。)
    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
    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
    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④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发现了……等等。 多用“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练一练”等问题情景去设计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学案的主线下进行自学,让学案成为自主学习指导的老师。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3.参与化原则。
    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参与化原则。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
    4.方法化原则。
    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
    学 法指导有两种常见的形式:第一种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科学教材、数学教材的各个章节都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 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逐步地掌握最基本、最主要的科学方法,达到促进知识学习、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初中物理常见的研究方法有:分析归纳 法、等效(替代)法、建立模型法、实验推理法、转换法、类比法等研究问题的方法。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普遍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小 组合作的技巧等。
    在课堂教学中应逐渐渗透各种方法。或在导学案中引导学生领会理解,或者提出明确的要求,也可以口头说明。
    在 复习课中也要体现学法指导。一章的知识学完后,在单元论坛课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树,结合典型例题,展开讨论和独立思考,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 从而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形成面,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除了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拓展知识形成应用能力外,也应该很好的指导、引导学生对本章 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梳理。
    思 考:如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掌握和熟识一些基本规则,从而有效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因此可在最初的导学案中可标明一些要 求:如专心听人发言,眼睛注视对方,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为保证别人思维的连贯性,在别人发言时不要随便插嘴打 断,如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及时提出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好办法。
    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随时校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步走向成熟。当然在每节课中都要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发展性。
    5.层 次化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 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 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五)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1.题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紧扣目标,面向全体。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1)每一个学点后面尽量跟上对应的练习。为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有最大程度的收获,可以适当增加了少量的选做题。
    2) 课堂教学中,反馈矫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反馈与矫正的基本要求是“适时反馈,及时矫正;真实反馈,准确矫正”。因此每个知识点后面 对应的练习题要扣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考点,巩固本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反馈矫正不仅仅是书面练习、检测,也可以是 提问、展示、练习等多种形式。
    六、学案的评价原则
    1.学习目标明确,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解读简洁明了。
    2.时间的预计合理,课堂预设充分。
    3.问题设计紧扣学习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出问题,质疑抗辩,课堂容量大。
    4.是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导引学,主动学习;以导激趣,学生乐学;以导引思,主动探究;以导引练,创新实践;以导达标,实现高效。
5.让60%的学生通过自学学会A、B层基础类知识,70%的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完成C层知识技能,有能力完成D层拓展。

 

1.立国教育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立国教育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立国教育网”或“立国教育联盟",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立国教育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立国教育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教育部公布:从幼升小到高考全面改革,语文难度

    2018-03-12 17:18:54

  • 2018年四川教育改革新动作——推动课后“托

    2018-02-23 21:45:43

  • 2018,教育改革的十个关键词

    2018-01-26 18:28:20

  • 河北大学办“雄安论坛”探讨传媒变革与教育

    2018-01-26 18:24:12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