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提供链条式服务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体系

字号+ 作者:王创 来源:《高教探索》2016年第4期 2016-06-04 15:27:16 我要评论()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作出了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党中央、国务院予以高度重视。近年 来,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给毕业生提供更好的链条式服务,本文认为,高校 应做好“一二三四五六”等六个层面的工作,着力构建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体系。“一”是一大主题主线: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二”是两大目标 任务:提高就业质量、提升就业满意度;“三”是三大核心内容:生涯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四”是四大关键要素:课程、教材、师资、实践锻炼; “五”是五大平台载体:现场供需见面会、网络招聘和移动端服务、项目和活动、就业工作督查评估、就业质量报告;“六”是六大支撑支持:政府、企业、学校、 学生、家庭和社会。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体系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作出了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 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生就业创 业情况备受社会关注。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毕业生提供完善的链条式服务,高校应从六个层面着手,构建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体系。

  一、始终坚持一大主题主线,明确就业创业工作方向

  “主题主线”是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应当围绕的中心,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将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需要坚持的主题。

  2005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这是迄今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最高级别的 文件。这里所说的“基层”,既包括广大农村、城市街道社区、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也包括非公有制组织、中小企业、艰苦行业和艰苦 岗位。其中,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层单位,更多是指大量的中小企业、中小微企业。坚持“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主题主线,对国家、社会和毕业生都具有重大意 义。

  首先,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有助于促进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关键是经济发展,根本在人才推动。 广大农村、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人才匮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大学毕业生素质和能力都较高,到这些地方就业有利于为当地注入新鲜血液,改善 落后的思想和状况,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建设出力。

  其次,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有助于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结构。相较于一线城市,广大基层更需要接受过理想信念教育、具有丰富知识和实操技能的青年人才。这些人才到基层单位,将大大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的学历和年龄结构,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

  再次,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有助于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目前,一线城市就业竞争激烈,工作、生活压力较大,在就业形势严峻的 情况下,去基层就业值得许多毕业生考虑。基层空间广阔,潜力巨大,能够为毕业生提供锻炼自我、发挥才智和成就事业的舞台。到广大基层就业,不只是解决了就 业问题,也能为毕业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二、着力落实两大目标任务,保证就业创业工作效果

  “目标任务”是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要实现的目的或达到的境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关系学生个人及其家庭的未来发展,影响深远,必须综合考虑社会效应和学生利益,应当树立两大目标:“提高就业质量”和“提升就业满意度”。

  这里所说的“质量”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更高质量的就业,通过就业创业服务,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二是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就业创业工作的 反馈,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就个人而言,高质量就业才能实现高质量生活;就国家而言,实现高质量就业是经济增长更好地转变为国民福利的途径。

  与就业率相比,就业质量不仅能反映就业的数量,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就业的优劣、结构、性质,而衡量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就业满意度。另外,劳动报酬、工作时间、职业发展、职业尊重等因素也会影响就业质量[1]。

  提升就业满意度,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如果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很低,学生不满意,家庭也不会满意,社会必然也不满意,因此,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高校必须关注就业满意度。

  要提升满意度,首先要努力提高就业率,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只有毕业生就业率提高了,实现充分就业了,政府、学校和家 庭才能满意;其次,要努力提高人岗匹配度,把学生的职业期望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有机结合,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匹配,使得学生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才干,工作得 满意,用人单位能够借助人才实现平稳发展。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双满意,就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最大成功。

  三、重点抓好三大核心内容,提高毕业生综合竞争力

  “核心内容”是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最重要的内容。要实现毕业生就业的高质量、高满意度,前期的培养至关重要。除了专业课等理论知识的学习 外,学生在校期间还应加强生涯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等内容的学习。这三大内容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中的核心环节和核心内容。

  首先,生涯教育以学生的生涯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生涯能力,帮助学生确立生涯目标、选择生涯角色、寻求最佳生涯发展,最终促进学生的生涯成熟 [2]。根据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一个人生涯发展的重要阶段——探索阶段,正是学生的大学时期。因此,高校一定要通过开设生涯教育课程,教育学生怎样选择 和主导自己的职业生涯,使学生能够将自身职业发展的时间、广度、深度诸要素,与自我生涯设计紧密相联,去尝试统整各种生活和学习的经验,逐步树立职业目标 或理想。

  其次,创业教育是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之外的“第三本教育护照”,最早始于美国。美国考夫曼企业家精神研究中心曾将创业教育定义为“向个体传授理 念和技能,使其能识别被他人所忽略的机会、勇于做被他人所犹豫的事情,包括机会识别、风险性资源的整合、开创新企业和新创企业管理等内容”[3]。他们将 创业教育对象的范围限定为创办新企业的人才,而美国劳动部的官方定义是,“创业教育通过使学生在真实生活中体验承担风险、管理结果、从结果中汲取经验教训 等,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有责任心、有事业心的潜在创业者或具有创业思维的人”。因此,本文所说的创业教育是指后一种广义上的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素质 的过程或活动,以传授知识、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提升创业技能为目标,使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充分利用已有或潜在资源,更好地发现机会和创造机会,成为 具有冒险精神和开创个性的事业创造者。

  创业者是创新的先锋。在风云变幻的全球环境下,成功的创业者必须掌握三个关键战略能力:制定明确的目标;创造性地管理现金,或学习“引导”;以 及能用社交手段说服别人给企业投资[4]。因此,良好的创业教育不应只教授学生技能方面的知识,而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创 新能力及协作能力。

  再次,就业指导教育是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掌握求职方法和技巧、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正确认识自我的一个重 要途径。近年来,各个高校开始重视就业指导教育,开设了相关课程,内容由过去的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宣讲、就业心理疏导、就业方法与技巧的传授等浅层次 逐渐向纵深发展,并不断完善。就业指导教育的对象也逐渐普及到所有学生,贯穿整个大学阶段,大一和大二侧重于就业观念和择业意识的培养,大三和大四侧重于 简历撰写、面试技巧、沟通表达技巧等实操性技能的训练,根据学生心理和阶段性任务的不同来设置就业指导课程,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四、有效把握四大关键要素,提升就业创业服务品质

  “关键要素”是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就业创业工作中,生涯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职业规划影响深远。要使这三项内容的教育落到实处,产生效果,必须在“课程、教材、师资、实践锻炼”四大关键要素上下功夫。

  不管是创新创业教育,还是生涯教育,都要有系统、科学、规范且具有良好可操作性的课程体系。良好的课程体系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需要各学校在参照教育部下发的教学大纲的同时,结合学校自身特色与院系专业特点,统筹规划,在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明确要求,保 证课程建设方向和建设效果。

  有了完善的课程体系,要实现课程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离不开好的教材和专业的师资队伍。教材方面,美国在生涯教育和创业教育方面走在前列,目前 国内很多高校使用的教材都是直接翻译过来的,在体现国内就业情况或者高校特色方面做得不够,需要进行有效的“本土化”。因此,高校就业创业工作者要结合工 作实际,多搜集更新鲜的学生案例,多总结更丰富的学生经验,积累素材,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针对性教材。这种内容丰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还有很多案例可借 鉴的实用性高的教材,不仅有利于课程的发展,也能提高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水平和层次。师资方面,当前,高校在开展生涯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教 育时,最缺的就是专业教师。很多高校都是负责学生工作的一线辅导员或学院副书记兼任授课教师,繁重的学生工作占据了他们大部分时间,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上能够投入的精力相对有限;加上很多老师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缺乏企业经验,无法就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的重点为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对学 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做出精准的回答[5],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的专业性。因此,下一阶段,高校应在经费保证的前提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要加强创新 创业教师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引入专职教学的师资,通过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完善教学管理与教学机构建设、优化教学评价等,加快课程建设步伐。

  生涯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不只需要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还需要实践锻炼。实践锻炼属于第二课堂的内容,是课堂教育的丰富与延展。生涯教育的实践,鼓 励学生了解行业、产业和职业,通过生涯人物访谈、工作跟随、工作实习等方式来了解行业发展历程、产业发展趋势以及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晋升渠道等;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包括创业竞赛、创业论坛、创业项目推广与实施等,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激情,通过交流与互动明晰创业方向,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目 前,许多高校都通过创新创业讲座、创新创业竞赛等方式来推进创新创业实践,内容与模式较为单一,实践的层次不够深入。要真正提高创新创业的实效性,必须重 视学生创业项目的发掘、培育,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就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实战”训练和体验,这是当前许多高校的薄弱之处,也是未来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五、建立健全五大平台载体,打造就业创业服务窗口

  “平台载体”是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方式、手段和机制等。加强平台载体建设,主要是要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办好现场供需见面会,吸纳更多用人单位到现场招聘,为毕业生提供更多专业对口的岗位,增加就业机会。

  二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新媒体,提供网络招聘和移动端服务,提高学生求职的便利性,降低学生的求职成本。

  三是宣传和推广精品项目与活动,比如加大“三支一扶”、“农村特岗教师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项目的宣传、推广和实施,让更多学 生认识和了解这些项目,愿意投身于广阔的基层;学校可以单独或联合其他学校举办大型的就业创业类活动,比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简历设计大赛、创业计划大赛 等,吸引更多学生参加,让学生在活动中厘清发展思路,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四是做好就业工作督查与评估,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来衡量就业创业工作效果。毕业生就业情况是衡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学校在专业设 置、教学计划中的优势和不足最终都会在毕业生就业上得到反映[6]。因此,依据教育部相关文件,从组织、领导、资金、人员、管理、就业指导等维度,全面、 客观地评价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和人员的水平,为提高和改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促进学校在层次、专业、培养规格上与社会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做好就业工作评估,最重要也最难的是建立就业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就业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评估指标只有运用系统、科学、合理的方法建立,对毕业生就业工作 全过程进行全面评价,才能得出正确的评价结论。

  五是定期向社会发布就业质量报告,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布学校就业率、毕业生就业去向、就业满意度、薪酬水平等情况。就业质量报告这个反馈机制, 是就业创业职能部门最有含金量的一项工作和重要“抓手”。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如何、是不是受社会欢迎,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科学、专业和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教 育教学组织是否有效,这些都能通过就业质量报告来检视。一方面,社会对高校办学的“入口和出口”有更清楚的了解。以往高校基本上是封闭办学,学校教学和毕 业生就业情况很少向社会公开,高中学生和家庭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很难获取到相关专业就业方面的讯息。就业质量报告的公布,让高中学生在专业选择时有一些真实 数据作为参考,可以大大增加志愿填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促进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发布就业质量报告,既给了高校做好就业工作、交出一份满意年报的 压力,也让高校不再只关注就业率,而更关注学生就业的实际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在就业形势不断严峻的当下,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会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就业不再游离于人才培养体系之外,从侧面体现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这些都在客观上促使高校更加重视人才培养和学生的就业问题,努力增 强办学透明度,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六、切实强化六大支撑支持,保障就业创业工作顺利开展

  “支撑支持”是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因素。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来自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家庭和社会六方面的支持,才能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如果把这六个方面的力量整合好,形成合力,就业创业工作的成效就会显著提升。

  政府出台好的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各个职能部门将政策落到实处,切实惠及毕业生。用人单位公开公平公正地开展人才招聘和选用,在毕业 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口碑。学校注重人才培养,狠抓教学和实践环节,同时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为学生成长成才和未来良好的职业发展创造条件。学生要有 积极主动参与就业的意识,除了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外,要结合自身特长和兴趣,有针对性地参与社团活动或实践锻炼,提高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可迁移技能。

  家庭是学生求职择业非常重要的支持系统,家长的建议和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职业选择或创业意向。因此,让家长们了解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获取最新的就业形势、当前的创新创业政策等信息,极为关键,这也是高校发布就业质量报告要实现的目标之一。

  需要特别强调一下“社会”因素。“社会”是个宽泛和宏大的概念,这里所说的“社会”,一方面是指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等关心毕业生就业工作、愿意 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团体,如妇联、共青团、残联,以及其他的就业促进会等等;另一方面是指媒体和舆论,要引导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微信、微博等各种 媒体形式,宣传就业创业的先进典型,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形成一种良好的、传播正能量的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苏丽锋,陈建伟.我国新时期个人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5(4):107-118.

  [2]尤敬党,吴大同.生涯教育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2-16.

  [3]张玉利,杨俊.国外企业家精神教育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8):22.

  [4]Candida G.Brush..Pioneering strategies for entrepreneurial success[J].Business Horizons,2008(51):21-27.

  [5]郭享渠.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强化途径选择及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12):162.

  [6]董春秋.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5):144-146.

1.立国教育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立国教育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立国教育网”或“立国教育联盟",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立国教育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立国教育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年终盘点 |中国教育报发布2020中国高等教育

    2020-12-29 11:12:18

  • 以评价改革牵引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2020-12-11 11:19:05

  • 彭丽媛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女童和妇女

    2020-10-16 17:21:52

  • 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评议考核办

    2020-08-14 17:22:29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