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网络·智慧共享——首届北京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论坛在北京交通大学召开。主办方供图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26日电(记者 吴楚)互联网+时代如何当好大学生的“良师益友”辅导员?网络繁芜信息冲击下的思政课要如何“提高有效供给”?5月25日,一场主题为“解码网络·智慧共享”的论坛上,来自全国多地多个高校的优秀辅导员代表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这是首届北京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论坛,来自全国57所高校的160余名一线辅导员参加了论坛。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高艳、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部门协调处处长宣兴章、教育部思政司思教处处长吕治国、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副处长寇红江等出席论坛。
当前,教育部关于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将其当做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学生已经进入无网不在、无网不行的网络时代,作为大学生良师益友的辅导员群体,更应不断加强网络新媒体的应用能力和互联网+的工作思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此次论坛应运而生。
中 国传媒大学新媒体专家、副教授詹新惠老师做专题报告。她尖锐地指出,思政教育全面进入网络化、移动化、数据化、个性化,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发展迅猛、业务形 态多样,但网络思政教育相对滞后,新技术和新理念没有跟上。同时,她也深入浅出的介绍了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和传播途径,围绕如何将网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结合这一主题,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论 坛的主题发言环节,采用演讲公开课的形式,在增强发言粘性与吸引力的同时,更加契合了网络新媒体的时代特征。上海交通大学辅导员梁钦、中国矿业大学辅导员 李琳、山东大学辅导员范蕊、郑州大学辅导员曾鑫、北京科技大学辅导员崔睿、北京交通大学辅导员张琪、任一豪分别结合自身的工作与思考做了主题发言。“用 ‘众筹’的理念做网络思政工作”、“网络思政教育也需要‘供给侧改革’”、“影响对学生有影响力的人”……一个个新鲜的观点和理念,频频迸发思想火花,多 位在台下聆听的参会辅导员向中国青年网记者表示自己受益匪浅。
此次论坛由北京高校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北京交通大学)和北京高校辅导员“琪人琪语”网络思政工作室主办。下一步,北京高校辅导员“琪人琪语”网络思政工作室将继续加强网络思政教育方面的探索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