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朱小曼:真正的教育何以显现?

字号+ 作者: 来源: 2016-06-07 18:23:26 我要评论()

我们要研究怎么释放他们的生命能量,把正面能量激发出来,让负面能量自然消解。在学生管理、留守儿童教育方面,我主张多一些信任,并且重

第一,教育意义何以显现?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对教育下过一个自己的新定义:当一个人想把自己“好”的方面展示给“你”看的时候,教育就发生了。为什么是给你看,而不是给其他人看呢?首先是信任你,其次是表明我不坏,我还有接受教育的愿望。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也很深刻的道理,说明教育是在一种特定的关系和情境中发生的,并不完全依教育者的主观愿望而定。

教育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的,你们徒步走戈壁是教育吗?当然是教育。我和你之间可能没有师生的关系,但是你的行为方式让我信任你,愿意接受你的建议。于是,在特定的情境,在某个契机,教育意义便发生了。

这样一种对教育的理解属于教育现象学的范畴。教育现象学是把现象学的哲学方法运用在教育中,它认为,事物的本质并不在遥远的彼岸,就在现实生活中,但是它不会自动显现,需要你去挖掘和发现出来,这就是教育的“慧眼”。

在同样的环境里教学,有的老师能发现孩子的特点,有的老师就没什么感觉,这说明前者的敏感性高。激发老师的教育敏感性,善于挖掘出职场中平常事物中的教育意义,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很重要。老师通过对某个场景中的现象进行回顾、反思、写作,每次都会在其中发现不一样的意义,这就是教育现象学的写作。

教育现象学要求和训练老师们写现象学笔记,把生活中的,教育职场中的情景一次次地写出来,每次写的会不一样。一个富有深意的教育学故事,常常可以写上八次、九次,直到把没有发现的意义揭示的越深,越细,越好。那么,这个过程,也就是你领悟究竟什么是教育,什么时候是教育的契机,怎样才使教育意义得以发生的过程。

第二,你会关心人吗?

美国斯坦福大学荣休教授内尔·诺丁斯,做过中学老师,长期教数学,又是重要的教育哲学家。她提出一种不一样的“关怀伦理”。

诺丁斯认为,关心是一种关系。关心是一个人非常好的品质,但是,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天生就那么有爱心,关心别人。应当帮助教师学会建立这种关怀的关系。教师不仅自己会关心学生,还要帮助学生学会关心。

有人曾做过一个调查,90%以上的老师表白自己爱学生,但是只有40%多的学生觉得教师是爱自己的。这一方面说明老师要反省自己关爱的方式是否有问题,另一方面,也要追问学生是不是没有感受关爱的能力。

日本在1950年代搞教育普及,企图迅速提高国民受教育的水平,推行标准化教育和考核体系,结果在教育均等化方面却背离初衷,为什么?

教育普及了,但不是人人都适合同样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很多不适应这个教育制度的人,成了教育的失败者,而那些优胜者往往变得冷漠。我们现在也存在这样的情况,也很严重,注重分数与升学的简单竞争,精神却日渐式微。日本从1960年代开始提出要注重心灵教育,就是一种反思和反拨。

我这二三十年一直主张重视情感教育、心灵教育。人首先,且大量是通过感性直觉去感受世界的,现在我们学校的制度,几乎全部要用文字、数字来衡量学习成就。其实文字、数字只能表达你的心和感受的一部分,所以,把人的感觉,感性层面的东西保留住是非常可贵的,尤其在儿童时期。

诺丁斯不是仅仅重视关怀、重视感受,她同时重视理性,她主张通过榜样示范,通过观察求证,来判断学生是不是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学会给教师回馈关心。这样做,学生学会了关心,教师也从学生的回馈中感受职业价值,教师和学生彼此互动,都成长了。

关爱什么?首先是关爱自己,你连自己都不关爱,怎么能关爱别人呢?关爱自己什么呢?关爱自己的身体,关爱自己的名誉,你不能做坏事,关爱自己的精神是不是饱满健全;还要关爱他人,关爱自然,关爱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关爱地球。

建立这样的关怀理念和机制,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很重要,留守儿童现在有6000多万,没有任何成人陪伴,独居的占3.4%,比例不大,但实数不得了,205.7万。

非常痛心的是,未成年人犯罪构成中,70%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如果不能够得到来自父母的正常关怀,我们要一定有另外一种关怀补给。当然不可能完全靠教师,但是教师有这个责任。孩子缺少了关爱以后,他可能变得心理闭锁,或者暴躁进攻,你不能就着这些现象给他贴标签,埋怨他们,被标签化也很麻烦。

我们要研究怎么释放他们的生命能量,把正面能量激发出来,让负面能量自然消解。在学生管理、留守儿童教育方面,我主张多一些信任,并且重视师生、生生间的双向关系建构,而不是一味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关怀。

公民教育、学生自治

民国时期,学生会叫学生自治会。当年陶行知就特别强调学生管理上的自治,他把自治看做学校德育的重要方式,主张让孩子们在学校里通过管理自己,学会管理社团和集体,学会过社会生活,关心社会福祉,关心公共利益,这其实是重要的公民教育、政治教育。

我们不要反感政治,只要有人群就需要政治。我看到德国小学一年级的教材,就教孩子们学习过政治生活。一年级的小朋友一开学就要学习如何与黄头发、黑头发、金头发,蓝眼睛,黑眼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交往,这个小小的政治团体,选出自己的组长,怎么选呢?小朋友要讨论,应该选有责任心的,有组织能力的,愿意关心其他小朋友的人来担当。从小树立健康的政治观念很重要。

伟大的政治家,应该既有仁慈的心,又有正义的心,我们应当从学校开始,培养有如此政治头脑和政治能力的人,我们称之为公民教育。过去我们不谈这个概念,现在新的德育教材已经把公民教育、生命教育,都作为很重要的内容补充进去了,以体现时代的进步、教育的与时俱进。

对孩子越是信任,敢于放手,让他们的生命得以释放,尤其是10—11岁以下的儿童,神经系统还不那么坚强,身心舒适、惬意的情绪体验应当是主色调的。农村的环境可能有些闭塞,孩子们有些散漫,但是他们通常是自然的、本色的、不那么矫情的、比较皮实的,经得起磨,耐受力比较强,这些东西足可以让他们的生命获得自尊自信,对他们日后健全发展有大益。
 

1.立国教育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立国教育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立国教育网”或“立国教育联盟",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立国教育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立国教育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周国平:互联网时代更需要自我教育、自主学习

    2020-12-25 13:42:01

  • 温儒敏:老师不读书,怎么能教好书?

    2020-12-18 14:14:42

  • 王彬武:教育评价改革是一场真正意义的教育变

    2020-12-11 11:02:53

  • 这棵树和那棵树不一样

    2020-11-23 14:02:56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