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李镇西:名校价值和名师尊严究竟在哪

字号+ 作者:李镇西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2016-06-07 18:14:53 我要评论()

  不错,家长选择学校是“市场行为”,谁愿意把孩子送到不好的学校去呢?但问题是,所谓“好”与“不好”更多地是人为造成的。面对既成

作者简介

李镇西,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拙文《最好的学校要招最好的学生?》前不久在《中国教育报》评论版发表后,引发了热烈讨论。看过几篇围绕拙文展开的讨论文章,我有了一些新思考。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的这篇文章是评论性质的随笔,有些概念可能不那么“严谨”。比如,什么是“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学生”?如果您一定要说“最好的学校是让不同学生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的学校”,“最好的学生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强的学生”,那我只能说您字字在理。但我这里谈的是客观存在的教育现实——“分数是硬道理”,对很多学校和学生来说都是如此。

其实,所谓“好学生”也不好教。上一篇文章我就谈到,“尖子生”已经很出众,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让其学好,而是让其好上加好。学生基础越好、能力越强、天赋越高,教师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增值”就越困难。因此,我们不能简单断言“好学生”就“好教”。不少名校在培养超常儿童方面也的确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这是教“好学生”的价值所在。应当说,培养拔尖人才,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意义不可低估。但是,第一,现在的教育评价很多时候是看“升学率”,而不看所谓“增值幅度”,因此包括那些名校之间的竞争,也不过是由“一本率”变为“名牌大学率”“清华率”“北大率”甚至“常春藤率”。在这里,“牛校”和薄弱学校的足,统统穿上同一尺码的鞋——鞋的名字叫“高考升学率”。第二,即使是对尖子生的“增值教育”,也不能被某些名校垄断,难道普通中学的老师就只能教“名校”不要的学生?有人说,薄弱校的教师“素质不高”,把“优生”交给他们“真是可惜了”。我要说,所谓素质高低,是“名师”们长期教“重点班”,而“素质不高”的老师长期面对“名师”们不要的学生使然。如果一开始这两类教师就交换一下位置,情况会如何?

当然,我不至于天真到希望撤销现有“名校”以实现教育的“均衡与公平”。如果为了“教育公平”而人为弱化“名校”,好比是对某一区域著名文化景观的破坏甚至摧毁。

但我认为,尊重名校、“牛校”的现实存在,却不得不注意两点:第一,“名校”在宣传学校成就时不要浮夸。我从未见过任何一所名校在宣传高考成绩时“理直气壮”地说过,“成绩好是因为我们生源一流”。相反,如果考差了,倒往往会说生源不行。其实,天赋出类拔萃的学生能考上国内外著名大学,和其所在中学当然不是毫无关系,但或许这关系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否则,怎么解释生源大战现象?有学校老说“我校今年培养了好几个清华北大”,那请问,为什么不多培养几个?所以,“名校”说话一定要谨慎科学,实事求是。第二,地方政府不要强化名校的“孤峰卓立”,也就是说,不要再人为扩大名校与其他学校的差距,不要再继续在资金投入和硬件配备上进行倾斜。在招生政策上,更不要人为“照顾”那些“名校”。

还有这么一个现象,近年来一些地区出现了所谓“人造名校”。举个例子,某地要打造一所高起点、高水平的初中示范校。除了斥巨资建校,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还在政策上予以倾斜:第一,要求所在辖区内的各小学将毕业班最优秀的前几名学生送到该校去;第二,该校可以在区内任何一所学校选招优秀教师。说实话,这样的学校即使不做什么“改革”,都会“硕果累累”的!可以想象,三年后中考结束,有关方面肯定会谈机制创新,提炼各种模式,但唯独不会提那两条“倾斜政策”。如此速成“名校”,显然违背教育规律。

不错,家长选择学校是“市场行为”,谁愿意把孩子送到不好的学校去呢?但问题是,所谓“好”与“不好”更多地是人为造成的。面对既成事实,当然不可能“重新洗牌”,但请不要再继续扩大差距。还要特别说明的是,我这里讨论的教育,针对的是基础教育——再明确一些,是特指义务教育和公办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是绝对禁止“择优招生”的。公办高中因为动用的是财政拨款,所以依然必须体现教育公平原则,不应人为造成公办高中之间过于悬殊的差距。

“为什么最好的医院收治的都是最难治的病人,而最好的中学招收的却是最好教的学生?”我愿意再次重复这个发问,目的是想引起大家对“教育公平”更多的关注。我这里所指的“教育公平”,当然不是也不可能是“绝对公平”,我希望更多的教育者,特别是教育管理者一起来思考并探索,如何让中国的基础教育实现基本的、相对的公平与均衡。让每个孩子都享受适合自己的优质教育资源,让每个老师都能拥有源于公平教育资源的职业成就和幸福。

医生和教师当然有区别:医生面对的是肉体,教师面对的是心灵;医生着眼于去掉病痛,教师着眼于传给智慧……但是,当医生把别人没治好的病人治好作为自己的价值和尊严所在时,那些靠教重点班的“优生”而成为“名师”的教师,是不是应该扪心自问:“我的价值和尊严何在?”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1.立国教育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立国教育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立国教育网”或“立国教育联盟",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立国教育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立国教育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周国平:互联网时代更需要自我教育、自主学习

    2020-12-25 13:42:01

  • 温儒敏:老师不读书,怎么能教好书?

    2020-12-18 14:14:42

  • 王彬武:教育评价改革是一场真正意义的教育变

    2020-12-11 11:02:53

  • 这棵树和那棵树不一样

    2020-11-23 14:02:56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