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一位退休教师的自白:我不是教育家,但我要用教育家的情怀做教育

字号+ 作者:严寅贤 来源:人民教育杂志2019年第13-14期 2019-09-29 10:03:28 我要评论()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师群体坚持立德树人、为国育才,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

 退休了,尽管仍在学校上课。细想起来,我一辈子就做了两件事:教书和育人。一辈子视教书为本职,育人为天职。此非妄言。向来心甘情愿,无须外力干预。我一直觉得语文教师肩负独特育人使命,这是语文学科的特定内涵使然,也是源于我心底的认识。育人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精神生命成长,它不是公开课或示范课上人们常见的硬性附加,也不是生拉硬拽或牵强附会。它是常态,在课上,更在课下,是水到渠成,是得体与和谐,是润物却无声。

 

01

用教育家的情怀做教育

 

教书育人,是我一辈子最问心无愧的事。几十年来,我既做学校管理,又坚持上课。但我时刻清醒,作为一名教师,我面对的最重要的任务是未成年人的精神塑造!在平常的岁月里,我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心理健康、人格塑造与道德修养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方面尽心尽力。我利用各种教育机会,优选各种阅读材料,向学生传授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授科学的自然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传授社会公平与正义,传授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的旗帜鲜明。爱国是全人类共有的天然情感,是五千年中华民族的血脉。在整个教育生涯中,我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谆谆告诫学生居安思危,中国强则盛、弱则亡。这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尽到的职责。

 

育人的核心是生命培育。所有教育工作者均应有鲜明的生命情怀,培育生命个体健康茁壮成长。生命包括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自然生命的强健,精神生命的健康,是生命个体健康茁壮的必备要素,二者缺一不可。

 

我一直觉得,一个孩子成长是否健康,往小处说关涉一个家庭的幸福,往大处讲则关涉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的一段话让我铭记至今:“教育家在数量上不得少于甚而应当比医学家还要多。如果我们把我们的健康信托给医学家,那么我们就要把我们子女的道德和心智信托给教育家,把子女们的灵魂,同时也把祖国的未来信托给他们。”

 

我不是教育家,但我要用教育家的情怀做教育。

 

02

育人:作为教师的独特价值与魅力

 

从事教育的第一天,我就做了班主任。引领学生成长,这是源于我内心的兴趣和热情。当初,我的想法很朴素:我是成年人,学生是孩子,成年人有责任引领孩子成长前行。

 

20世纪80年代做班主任,例行工作之一是期末给学生写评语。此事我从不敷衍。我写评语,即使写缺点,也要让学生心悦诚服,感到老师是在诚挚帮助、引导他。在北京一零一中学,我也曾做过两年班主任。准则之一是对学生的评价绝不唯成绩论。毕业后的学生给我写信:每次想起您的时候,我总觉得整个高一学的并不是刻板的语文,而是鲜活的人生道理,您向我们传达的人生哲理比一篇篇课文、一次次考试更让人珍惜……

 

我始终认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是培育学生生命成长的内驱力。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思考如何影响和引领学生的精神生命成长,则是多年以来我从未改变的教育初心。

 

20世纪80年代末,我所任教的高三文科班一名学生在作文中说,她很崇尚社会上十分流行的口号“在欢乐中成才”。看了这篇作文,我首先找到这位学生,恳切而坦率地与她聊起这句口号的片面性、荒谬性。然后,我又组织全班学生就这篇作文和“在欢乐中成才”的口号展开讨论。我列举了许多名人成才的艰辛历程,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成才”与“艰辛”是一对孪生姐妹,快乐的前提必然是艰辛;没有艰辛的劳动,断然没有高峰的体验。我的引导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同。教育一定要促进学生在价值认识上的提升。

 

我讲授辛弃疾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写作时间相隔长达31年之久,但辛弃疾屡遭打击而又痴心不改的爱国情怀,令人扼腕!我决定让学生写一篇比较阅读和鉴赏文章“31年的跨越:不变的壮志与豪情”。

 

考虑到写作难度,我也写了4000多字的“下水文”。10多年过去了,我还清晰地记得,在批阅学生文章之后,我把自己的文章印发给学生,并为学生全文诵读,我流下了眼泪,学生也报以热烈的掌声。这种对学生精神的陶冶,我在语文教学中乐此不疲。

培育学生对母语的敬仰与敬畏,通过母语教学触发学生生命深处的美好情感和塑造正确的价值观,这是一名语文教师独特的职业价值与魅力。

 

03

启智铸魂,吾辈永世无憾

 

 

 

教师的“一桶水”,为的是向学生提供“一碗水”。我有意识、系统地积累资料始于1988年。我把所有期刊装订成册,做好期刊索引,查阅任何文章,打开索引一目了然。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学校印刷条件有限,大凡好文章,我通常利用语文课为学生诵读。

 

1997年始,我坚持为学生编印《美文选》,后更名为《语文读写周报》,一直坚持到今天。我把自己所见到的内涵丰富、充溢着鲜活时代感的各类好文章或下载、或剪贴,印发给学生,让他们阅读思考表达。2019年5月13日,《光明日报》刊发了《大丈夫:中国文论的原创性概念》一文,此文对“大丈夫”的内涵做了深刻阐述,对今天的中学生极具阅读价值。我把此文连同人物通讯《南仁东和中国天眼》(2019.5.6)、《人生为一大事而来——记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017.3.28)近2万字材料组成“多文本”,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每人写一篇演讲词,组织全班进行主题演讲,效果很好。

 

长期以来,我为学生提供了数不清的鲜活优质的阅读资料。为何?2009年,我曾写万字长文《汲涓涓清流润泽幼林》进行阐述:涓涓清流,质优也;润泽,精神滋润也;幼林,未成年人群体也。而让标题六字皆含“水”,刻意显示的就是对未成年人的文化喂养和心灵滋润。事非亲为不知其乐。发现好文章,乐;品读好文章,乐;收集好文章,乐;印发学生阅读,乐;学生读得认真、写下批注点评,更乐!

 

我曾发表长文,倡导高度重视高中古典文学课程,主张高中文言教材编写可自成体系,尽可能使内容丰厚,覆盖面广。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就组织学生读《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重视成语教学。我从当年出版的名目繁多的“古诗文名句选”之类的书籍中精挑细选,用钢板刻制,印发给学生阅读。

 

早在1998年,我就主持市级重点课题《高中语文国家课程和活动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核心内容就是开展“经典阅读”(读整本书)、“快餐阅读”(读单篇文章),一做就是20多年。

 

30年前,我曾发表了散文《杏坛读书絮语》,抒发自己的淡泊宁静之心和甘为人师之愿:读书教书写书,淡泊宁静致远。启智铸魂育人,吾辈永世无憾!

 

今日读来,初心依旧,不觉心潮澎湃。

1.立国教育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立国教育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立国教育网”或“立国教育联盟",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立国教育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立国教育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教学改革如何在“深化”上做文章

    2020-11-05 16:06:58

  • 顾明远:教育评价改革,关键在落实

    2020-10-22 09:36:37

  • 朱永新:后疫情时代,教育应该如何做?

    2020-09-30 17:17:38

  • 教育部科技司司长:“互联网+教育”不是那样

    2020-01-10 15:29:40

网友点评